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

大炳峄

> 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 > 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目录

第184章收容灾民,文清:来多少,收多少(1 / 2)

上一章目 录

第184章收容灾民,文清:来多少,收多少

这一日,逍遥子和鬼谷子在屋内下棋,文清正在院内呲牙咧嘴练功,玉梅在一旁,时不时帮着擦擦汗,外面诸葛潜龙匆匆进来:“文清,出事了!”

“发生何事了?!”文清停下来,诧异问道。

“中原各地闹饥荒,大批百姓逃荒,已经到了大清关外!”诸葛潜龙急急解释道。

“有这等事?!”文清之前有所耳闻,心想中原就那么几个郡闹饥荒,应该能安抚好,没想到还是让百姓流离失所。

“咱们该如何应对?”诸葛潜龙请示道。

“夫君,咱们不能不管啊!”玉梅沉声道。

“还能怎么办?!来多少,收多少!”文清咬咬牙,“诸葛,你亲自去趟大清关,就说我文清欢迎中原百姓来,咱们在东北,给他们安家,进了东北,绝不会让一个百姓饿死!”

“好!”诸葛潜龙重重点点头,转身就要走。

“另外,让锦州城、锦州城、奉天城、丹东城、临江城,准备接收和安置中原百姓!”文清又补充了一句。

“疝东那边的饥荒……”玉梅一旁提醒道。

疝东是文清岳父孔云书的地盘,玉梅不得不提。

“让孔孟尝调拨一匹粮食,从海路运到疝东,先稳住疝东的灾民!”文清稍一思索,冲诸葛潜龙又吩咐道。

“知道!”诸葛潜龙应了声,疾步离去。

“夫君,接收逃难百姓,乃是些细活,我和莺莺、安乐也去帮个忙吧---”玉梅建议道。

“好吧,那就辛苦大老婆了---”文清感激道。

“自家人,还讲什么谢不谢的?”玉梅嗔了句,回身找孔莺莺和安乐公主安排去了。

##########

大清关西门。

关外,已经聚集了数千逃难的百姓,大清关城门大开,百姓们互相拥挤着,正在进城,场面稍微有些混乱。

“爹,不知进到东北,文清将军会不会闲咱们人太多了---”那位韩姓小伙子没想到有这么多人,他们算是第一批抵达大清关的,估计身后,至少得有10万逃难百姓,不由踌躇道。整个冬天,东北不知要调拨多少粮食,才能满足这10万百姓的口粮啊!

“应该不会吧……”看着黑压压的逃难人群,那韩姓老汉也有些没底了。

“娘,一会儿,能有吃的吗?”那小孙子扬着小脸问道。

“有!肯定有!”孩子他娘柔声安慰着。

“管他的,进了关再说吧!”那韩家大妈接话道。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身边一个老大娘,提着篮子,好奇问道,身后跟着一个30多岁的媳妇,还有一个大男孩,和一个小姑娘。

“我们是从茳稣淮阴来的,”韩家大妈应道:“你们呢?”

“我们是从?西延安来的---”那老大娘,正是从延安来的李家大娘。

两家人正边说走边着,人群中一阵嘈杂,抬头一见,一个羽扇纶巾的文士出现在城头,正是桃园八义之一的诸葛潜龙,就见他扬安抚道:“百姓们,不要拥挤,文清少主说了,欢迎中原百姓到东北安家,进了东北,绝不让一个百姓饿死!”

“少主万岁!”

“少主万岁!”

“少主万岁!”

无数百姓泪流满面,齐声跪倒,虽然说“少主万岁”4个字有些大逆不道,但这就是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心声!!!

诸葛潜龙一席话,外面的百姓不再慌乱,开始有序进城。

韩、李两家9个人进了城,不由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大清关内,摆了一条长长的粥棚,从西门一直延续到东门,无数先行进关的百姓,已经坐在里面,一边喝粥,一边小声谈论着,脸上洋溢着幸福!

是那种不用担心有了上顿没下顿,随时肚皮挨饿的幸福!!

“小弟弟,饿坏了吧?”一个春风化雨般的声音传来,一只玉手,端着一碗浓粥,递到了韩姓小孙子的面前。

韩家老汉和大妈扭头就见身边,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一身淡粉色的衣裙,腰里别着一个围裙,笑意盈盈。

“谢谢姑姑!”那韩姓小孙子早饿坏了,见爷爷没反对,赶紧接过来,急三火四吃了起来。

“别噎着了---”那美女慈爱笑着,又打了满满两碗,分别递到李家兄妹面前:“吃吧,吃完了还有!”

“谢谢大姐姐!”李家兄妹惶恐接过,大口大口吃起来。

“几位大叔、大婶,别客气啊,坐下来吃吧!”那美女热情招呼。

“唉唉……”李家大娘和韩家大妈忙不迭鞠个躬,张罗着儿子、儿媳们坐下。

“您是……”韩家老汉接过一碗粥,感激问道。

“小姐!小姐!”那美女尚未搭话,一个一身蓝衣的女孩,风风火火冲过来,“诸葛先生请您过去,商量一下下一步如何安置百姓---”

“知道了,兰儿,”那粉衣美女放下手中的大勺子,冲两家人微微一笑:“你们莫急,慢慢吃---”说罢,轻移莲步,随着那个叫兰儿的女孩,转身而去。

“这位是……”韩家大妈冲一个先来的大叔打听。她已经知道,城头上刚才喊话的那位,便是东北的6大尚书之一---户部尚书诸葛潜龙,也是跟文清少主桃园结义的老八,那能让诸葛潜龙相请之人,恐怕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啊!

“你们还不知道啊?”那位大叔眼中露出崇敬之色:“她就是帝都第一美,咱们东北的少夫人---玉梅!”

“啊?!”韩李两家几个大人,眼睛睁得大大的。韩老汉和韩家大妈、李家大娘冲着玉梅远去的身影,扑通一声跪倒:

“愿苍天护佑东北,护佑少夫人!”

##########

随后几天,在诸葛潜龙和玉梅的安排下,上万逃难百姓,出了大清关,一路向东,向锦州城进发,韩、李两家发现,人群中,多了一位一身红衣的美女,带着两个名叫阿师、阿丽的女孩,一路张罗着百姓的秩序。

那红衣美女一路上,不时用悦耳的歌喉,哼唱着南方好听的歌谣,不少百姓家的孩子听到那歌谣,眼神中不再有一路逃难的惊恐,美美进入梦乡。

后来,他们偷偷向阿师打听,这才知道,这就是东北少主文清的三夫人、帝都四美之一、雁门关红衣抚琴的---大汉帝国安乐公主!

大清关到锦州城之间,每隔50里,就安置了一个巨大的粥棚和方圆数里的简易帐篷,保证百姓们有粥吃,有地方睡。

“百姓们!”安乐公主一路上为他们打气,“你们要是愿意在锦州城安家,就留在锦州城,过了锦州城,还可以到奉天城、金州城、丹东城和临江城,各城都准备好了!”

“谢谢三夫人!”

那些百姓感激涕零,他们很多人都知道,安乐公主刚生完孩子不久,现在孩子才几个月大,也是最需要母亲照顾的时候!

“到了东北,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咱们就是一家人!”安乐公主扬声道。

百姓的队伍到了锦州城,韩李两家人注意到,锦州城内、城外,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了。

数千东北军正黑旗将士,正在搬砖添瓦,加紧修建房子,一排排整齐的房子,已经初见规模。

“安乐,一路辛苦了!”一个身材雄壮的大将,一身泥土,来到安乐公主面前,关心问道。

“没事!”安乐公主不以为然道:“六哥,你们正黑旗速度挺快啊,我出大清关时,玉梅姐姐还担心百姓们来了,还要睡很长时间帐篷呢!”

“我们正黑旗要做东北军第一主力,此事跟打仗一样,当然要加紧了!”那大将嘿嘿笑道:“魏大哥会张罗百姓的具体安置,我们锦州城安置个3万百姓没有问题!就是还需要些许时间,前期只能先安置2000户---”

“2000户也不少了!”安乐公主满意点点头。

“您?您就是战神常羽春?!”李家那个大男孩惊叫一声。他父亲也是军人,回家探亲时,时常在他耳边提起常羽春的大名,那可是战力超过武圣中阶的强者啊,在战力上,绝对能排进武林榜前40位,而且是先帝御封的抚远大将军,可在皇宫内纵马无阻。

“是啊!不像吗?”常羽春拍拍身上的泥土,微微笑问。

“像!像!”那李家大男孩一脸崇拜道:“顶天立地,战神无敌!跟我想象的一样!”

“你这小孩子,见了常大将军,还快不行礼?!”边上李家媳妇赶紧叱道。

“成儿见过常大将军!”那大男孩到底是军人家庭出身,插手施礼,标准的军人模样。

“你家里有人当兵?!”常羽春微微一愣,看向那李家媳妇。

“我丈夫是北方军232师的,名叫李天蔡,去年在雁门关战死了!”那李家媳妇黯然道。

“李天蔡?!232师的师长?!原来是烈士之后!”常羽春低呼一声,肃然起敬,摸摸那李家小男孩的脑袋沉声道:“你父亲是我大汉帝国的热血男儿,也一定是个好父亲!”

“原来您是李天蔡将军的母亲!”安乐公主赶紧过来,冲李家大娘屈身施礼,李天蔡可是赫赫有名的威远堡主将,乃是阵亡在雁门关的大汉帝国几个师长之一,可以说为守卫雁门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如何能不让人敬仰?!没想到李家大妈一路上竟然只字未提,这是个英雄的母亲啊。

“三夫人,折煞老身了!”李家大娘赶紧相搀,现在,她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在东北,她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而是找到家的感觉!堂堂大汉帝国的公主,竟然屈身做这些琐事,东北少主文清对投奔而来的10几万百姓居然能一视同仁,不由得不让她感动。

“李天蔡将军为国尽忠,我东北军敬重他是条汉子!”常羽春也是深施一礼。

“娘,咱们家就在锦州城安家吧,将来,我要加入正黑旗!”那李家大男孩听到常羽春对自己父亲如此评价,热血沸腾,仰脸问向母亲。

“好!”那李家媳妇看看婆婆,见婆婆点头,含泪应道。

“你还小,可以先去锦州城的讲武堂学习,我会亲自教你武功,过个一年半载,再转到金州大学去,等将来长大了,咱们一起保卫东北!”常羽春看出这大男孩武功接近了武将初阶,定是个可造之材,和蔼鼓励道。

“太好了!”那李家大男孩兴奋道:“我去帮你们搬砖!”

“哥哥,我也去!”那李家小女孩不甘示弱,跟着哥哥,蹦蹦跳跳就去帮着正黑旗将士们打下手去了。

“红儿,小心点……”李家大娘后面叮嘱着。

“爷爷,咱们也留在锦州城吧?”边上韩家小孙子稚气未脱问道。

“咱们来的太匆忙,锦州城一下子无法安置这许多人,咱们家负担小,就再往前走一站,到金州城吧---”韩家老汉看看那边正在建设的房子,微微摇头。

“嗯!信儿,咱们多走几步路,到金州城,找文清少主去!”韩家小伙子也赞同点头。

“谢谢你们对东北的理解和支持!”安乐公主感激道。

“东北给了我们新的家,今后,我们就是东北人了!”韩家大妈正色道。

##########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