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

大炳峄

> 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 > 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目录

第183章雷峰塔,太平:今日实在太冷清了(1 / 2)

上一章目 录

第183章雷峰塔,太平:今日实在太冷清了

时间,很快进入创正元年的9月份,东北的天凉的早,已然有些凉爽了。

金州城,终于在朱玉宏和孔孟尝的督造下,彻底完工了,整个城墙高4丈,周长40里,在整个东北,理算当然算是一座大城了。

在城外南面,有一处天然的良港,战船可以自水路,一直行驶到金州城下,金州城专门设有一个巨大的城门,里面是个瓮城,专门用于战船出入。

自从和“朝”鲜签订了盟约,一个月来,南北“朝”鲜相对平静了很多,双方的边境贸易开启,大批“朝”鲜的特产,陆续进入东北。

文清安排孔云明带着漕帮,在打通水上到南方通路、陆上到中原通路的同时,再打通到西域的通路,把东北、“朝”鲜的特产,一一运到九州大陆各地。

不过,盘踞台湾的倭寇,现在是越来越猖獗,本来可以走水路直接运往南方的特产,只能先运到疝东郡,再走陆路,运往大汉帝国南方---

随着东北经济的发展,内地民众闯关东空前高涨,东北,也早就实现了各民族的融合。

文清下一步的打算,是尽快在东北寻找铁矿、银矿、铜矿,这几种矿藏不找到,始终依赖从中原运输过来,东北的命脉,还是抓在皇帝手上!这个任务,在完成金州城建设后,就交给了大舅哥朱玉宏和大哥魏直成了。

##########

大汉帝国内部,新皇帝已然基本掌控了中原的局面。

少林和武当方面,在先帝4大隐卫前往东北后,又为皇帝配备了新的4大隐卫,实力都不弱,乃是两个武圣强者外加两个武宗强者,同时,安排武尊强者空闻大师坐镇洛阳白马寺,直接护卫皇宫安全。

洛阳5军1卫、西北军、北方军,已然完成了人员的补充,加上西南军和各郡的郡兵,皇帝手上,拥有40万常备部队,其中,有包括241龙骑兵师、111爆熊师两个五大主力师、231师、242师、121师、北大营第一师、南大营第一师、311师6个甲等师在内的26万精锐主力。

西蜀的南王,也没有起兵造反的迹象,倒是在独孤如严到达西蜀后,加紧练兵,西南军团的兵力,也迅速恢复到5万。

但是,文清和张逸房、诸葛潜龙、魏直成等兄弟分析,现在不开战,不意味着就能一直相安无事,也许明年,也许后年,这大汉帝国的内战,恐怕早晚要打起来……

一旦打起来,因为有安乐公主的关系,有之前和南王的关系、和独孤家的关系,文清在内心中自然是想帮西蜀,但东北与西蜀之间万里迢迢,自己就是有心想帮,也帮不上多少忙啊!

挥师入关,牵制北方军?那大汉帝国岂不是变成了遍地开花的窝里斗了?

那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大汉帝国周边的契丹、蒙古、西域、西夏还不乐开花了?

到那时,不用这些胡人国家出手,先帝傅君峰在世时苦心经营的强大帝国,就要土崩瓦解了。

到那时,这些胡人国家只要出动铁骑收获胜利果实就可以了。

到那时,大汉帝国的万里江山,就要被周围的群狼瓜分了!

唉!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不但不能主动进攻北方军,还得协助北方军监控契丹、蒙古铁骑的一举一动,避免对方火中取栗,从中牟利。

西域方面,8个较大的部族,有1个盘踞在乌噜木齐附近的部族,已然被鲜卑族慕容氏统一起来,鲜卑族族长名叫慕容陲,40多岁,内力修为刚刚过了武宗初阶,乃是铁木陀的关门弟子,娶的是契丹大汗耶律德方的妹妹为正妻。

所以说,耶律霸和慕容康复之间,其实是姑表兄弟,另外,耶律霸和李云吉之间乃是姨表亲戚,他们两个的母亲都是蒙古大汗铁托雷的妹妹,这三个人互相套着亲戚,所以关系才那般好,甚至是一丘之貉、臭味相投。

另外一个吐鲁番附近的部族,直接掌控在白莲教手中,主要是西域铁氏和欧阳氏部族。

这样,白莲教在皇帝登基后,得到了大汉帝国的直接支持,在西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先后掌控了2个部族,大有统一西域全境之势。

其他6个部族,西域靠近吐蕃的一个部族---在喀什附近的哈萨克部落,与吐蕃交好,靠近西夏、和蒙古的两个部族---柔然部落和匈奴部落,则分别和这两个国家交好。剩下3个部族中,在伊犁周围的突厥部落,在库尔勒周围的铁勒部落,在和田周围的呼揭部落,则相对保持中立。

而鲜卑族慕容氏本身就和契丹交好。

白莲教在孔家、朱家撤离部分产业后,和司马家、王家、赵家,瓜分了中原各地孔家和朱家原有的势力范围。部分孔家、朱家的产业,一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

茳稣郡。淮阴。一个村子中的民房内。

“奶奶,我饿……”一个4-5岁小男孩的声音传来。

“孙儿乖,你爷爷出去找吃的了。”一个50岁出头的大妈,坐在家徒四壁的床上,看着怀中饿得皮包骨头的小孙子,不停哄着。

“老婆子,我回来了---”一个50多岁的老汉推门进来,一脸沮丧,手里拎着个口袋。

“就要到这么多?!”那大妈看着那老汉手中的小半袋米,失望道。

“各家都没有多少余粮了---”老汉无奈道,“你先给信儿熬点粥吧,等儿子和儿媳回来,看能不能换回更多吃的吧。”

“好吧---”那大妈下了床,接过那半袋米,一边叹气,一边下去熬粥。

“省着点用……”老汉还不忘叮嘱一句。

“知道了……”那大妈一边生火,一边应道,顺便在锅中,加了不少野菜。

今年大汉帝国南方,遭受了50年不遇的水灾,百姓家里几乎是颗粒无收,米价贵的离普,眼看着要到冬天了,这样下去,一家五口,恐怕熬不到明年春天了。

“爹、娘……”正熬着粥,一个20多岁、体格健壮的小伙子,背着半袋米,带着他女人,行了进来。

“换到吃的了吗?”老汉抬眼问道。

“就换了一袋米!”那小伙子有些泄气道。

“咱们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小伙子的女人低声道。

“官府也不放粮赈灾,先帝在时,绝不会出现此种情况!”那老汉绝望道,“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听说,村子里的人,在张罗着去东北,要不咱们……”那小伙子低声建议道。

“去东北?!”老汉心中一动。

“是啊!”那小伙子的女人一脸向往补充道,“听说飞龙将军文清去了东北,现在是东北少主了,东北余粮充足,百姓生活富足,种田、找营生做都很容易!”

“孩儿练过几年武,可以去参军!”那小伙子也一脸自信道。

“我同意!”那大妈端着一碗熬好的野菜粥过来,看着小孙子狼吞虎咽,三口两口就喝完了,当即赞同道。

“那好,把咱们家的牛牵上,一路上变卖了,应该能在冬天前,赶到东北!”老汉下决心道。

第二天,当一家5口牵着牛,带着可怜的几件衣服上路之时,他们身边的村子中,已经有几十个百姓,也一同出了村子,向北方行去……

##########

?西郡。延安。一处村庄。

“媳妇啊,村子中,附近山上连树皮都没了……”一个老大娘带着一个破篮子回来,篮子里只有干巴巴的几块树根,颓然道。

屋内,儿媳妇一左一右抱着一儿一女,那大男孩有13-14岁,小女孩有10-11岁的样子。

她丈夫,是北方军232师的,在之前的雁门关大战中阵亡,家中没有了顶梁柱,加之今年大汉帝国北方大旱,她丈夫阵亡的抚恤金被层层克扣,到了她们手中,已经就剩下一半,可就是有钱,现在也买不到粮食,家里已经断粮了。

“娘,李郎有那么多部属、同僚,咱们要不找找他们?”儿媳妇低声建议道。她知道,婆婆虽是女流,却很有骨气,从来也不肯向官府求助。

“娘一大把年纪了,既然不肯低三下四向官府求助,自然也不愿去麻烦我儿的部属、同僚!”那老大娘微微摇摇头,“再说,那也不是长久之计---”

“那---总不能让老李家断了根苗,要不,咱们去东北吧!”儿媳妇无助抬起双眼,建议道。

“行!”李家老大娘犹豫片刻,她知道文清去了东北,就冲他在雁门关大战后,为追随自己的兄弟向先帝讨要免死铁券这一点,她就信任他,同村在曲径关阵亡的梁山好汉李啸立、邻村的李啸云两家老小,听说都被文清秘密转移到了东北,遂点点头,“娘相信,皇帝不管咱们,文清将军一定会管!”

“好,娘,事不宜迟,咱们今日就走!”李家儿媳妇站起身形,开始收拾东西。

“奶奶,东北是哪儿?”那大男孩别看不大,却很懂事,冲奶奶问道。

“成儿,东北那里有文清将军,有吃的,有家!”老大娘含泪解释道。

“那成儿到了东北,长大了参军,保卫咱们的家园!”那大男孩掷地有声说道,“成儿要完成爹爹未竟的事业,踏平契丹草原!”

“好!成儿真懂事!”李姓老大娘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下。

等李姓老大娘和她的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行出屋门时,赫然发现,路上已经有10几户人家,拖家带口,往东面方向迤逦而去---

##########

洛阳皇宫。御书房。

“什么?!大批百姓在逃荒?”皇帝震惊问向身前的朱高公、赵廷宜。

“南方今年水灾,北方大旱,不少百姓流利失所。”朱高公躬身应道。

“各地为何不放粮赈灾?!”皇帝怒道。

“去年雁门关大战,国库空虚,再说,咱们手中的余粮也不多,之前每年,东北会向内地输送大批粮食,可今年……”赵廷宜欲言又止。

“不少百姓,选择去了东北---”朱高公补充道。其实,有些话他不好当面说,这次大灾,天灾是一方面,其实还有人祸,先帝去世后,孔家和朱家的大部分势力去了东北,独孤家去了西蜀,唐家也将势力从中原收缩了,剩下的几大世家开始争夺这几大世家留下的地盘,目前大汉帝国内部,已然出现两极分化,贵族、世家赚的盆满钵满,歌舞升平,奢靡成风,而底层百姓则被盘剥的更加贫苦,谁还有心思去顾百姓的死活?现在,百姓没有揭竿而起,那还是托先帝的威望罩着。

有些情况他也没细说,其实那些逃荒百姓还有部分奔洛阳而来,但司马述、赵廷宜等人并没有向皇帝禀报,擅自严令不得放百姓进城,所以部分百姓现在已经滞留在洛阳城外。

“唉!……”皇帝重重叹口气,但自己身为皇帝,总不能熟视无睹不管,思索片刻,命令道:“让各郡节省花销,就地赈济百姓,前面走了的就算了,不能再让百姓往东北逃荒!朕会做出表率,明年春天前,整个皇宫的花销减半!若是让朕听到哪个世家、郡守盘剥百姓,赈灾不利,朕要杀一儆百!”

“诺!”朱高公和赵廷宜躬身领命。

让那些老弱妇孺去东北也好,中原失去一些人口,不过九牛一毛,但肯定会给东北带去大量负担,看那文清如何处置!皇帝负手在屋内转了转,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皇帝的命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各地的赈灾有了一些起色,百姓的逃荒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各大世家表面上效仿皇帝节俭,暗地里却阴奉阳违,皇帝也没有更多办法,毕竟他还没有魄力,打碎几大世家数百年建立的权利根基。

但中原失去的,仅仅是人口吗……

##########

洛阳城南门外。南大营营地。

太平公主正在营地内休息,小青匆匆而来:“公主,不好了,大批百姓正逃荒而来。”

“怎么回事?!”太平公主眉头一皱。

“最近茳稣、?西等郡闹饥荒,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有些人选择去了东北,有些人则向洛阳涌来,”小青耐心解释道,“现在洛阳城四周城门已经加强了盘查,坚决不让百姓进城,很多人便集中到了南城外。”

“大概有多少人?”太平公主问道。

“已然接近1万人了,而且还在增加,”小青介绍道,“就在南面20里外露营。”

“走,看看去!”太平公主抓起烈焰刀,和小青就行出了南大营。

南面20里处,到处都是逃荒的难民,黑压压一片,南大营第一师将士正在维持秩序,既不能让百姓进城,也不能强行驱离这些难民,已经是焦头烂额了,见太平公主和小青催马驰来,立时有了主心骨:“参见公主!”

“太平公主来了!”

“太平公主来了!”

不少百姓知道太平公主的大名,纷纷围拢过来:

“公主,您行行好,让我们进城吧!”

“我们已经断粮两日了。”

“我小孙子快饿死了,他只有5岁啊!”

“这--”太平公主面带忧色,心中也有些为难,她也知道,如果放这些百姓进城,会对洛阳造成混乱,皇帝就算是知道,也不会放他们进城的,含泪道安抚道:“我刘家还有些余粮,本将军再出些银钱帮你们买些粮食,先度过眼前的难关。”

“谢谢公主!”

“公主慈悲!”

无数百姓泪流满面,跪地谢恩。

“公主,现在洛阳城粮价飞涨,粮食囤积掌握在司马家、赵家、王家等世家手中,咱们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多少粮食--”小青低声提醒道。其实刘家手中,也没有多少余粮。

“这些昧着良心的家伙!”太平公主怒声骂道。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