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荣光

燕山枪骑兵

> 海天荣光 > 海天荣光目录

第56章 E52 远东盟军联合舰队(7)(1 / 2)

上一章目 录

新加坡中国领事馆内,几间客房都成了病房,杨培业政委和刘德浦经过精心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高领事也睁开了眼睛,只是还很虚弱需要继续修养。

鉴于新加坡的形势需要有人控制大局,副舰长唐清峰未随舰出海,代替杨政委负责各项军事工作。

上次进行一半的专利合作招标工作今天有序的继续进行,领事馆外荷枪实弹的陆战队士兵不仅让来宾更有安全感,也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唐清峰经过和杨培业商议,确定每种车型单独销售给竞标厂商,军方除享有专利外,还要委托厂商培养人才,以后为中国汽车工业服务。这算是附加条款,厂商们也没有排斥,汽车在世界上刚发展几十年,还没到井喷时期,各种新型合金以及黑科技还未诞生,所以培养基础工程师并不算难事。

厂商们这几天里经过和总部充分沟通,已经得到足够的授权,并且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双方讨价还价颇费了一番唇舌。唐副舰长是职业军人并不善于商业谈判,不过那些厂商代表们耍滑头一个赛一个,开始唐清峰有些被动,随即运用兵法手段跟他们斗智斗勇,几番下来那些厂商们便败下阵来跟随唐舰长的步伐亦步亦趋,顺利的完成了谈判。

单单一辆五档手动四门海拉克斯皮卡,通用汽车就标出了5.5万美元高价,这个价格足够可以买一架P51战斗机。其他专利费用另计,举例说以后通用每生产一辆改型皮卡就必须提供一定的专利费而且这个费用是按照汽车销售价格来说,以便克服物价上涨的问题。合同还规定今后海军采购汽车时,要按照成本价格。福特公司竞得了奔跑者,准备发展成更加豪华的越野,也促使美国市场上全尺寸SUV提前诞生几十年。当然在军方订单诱惑下,各厂商都努力控制成本,去掉真皮座椅和收音机,准备打造适合战场的军马车型。

杨培业政委在病床上听取了汇报,基本都与舰队委员会的预期相符合,对唐清峰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表扬。随即他又提出一个新问题,那便是需要培养的工程师从哪里选拔,为此他让唐清峰邀请陈嘉庚吃顿晚饭

他们当然不会在领事馆内谈事,杨培业努力撑起身体,与唐清峰换上便服乘车前往华人街区。陈嘉庚对他们来访很意外,因为以杨培业的伤势刚度过危险期,当时医疗条件并不发达,湿热天气下很容易感染那都是要命的事。他怕杨培业再出意外,执意在家里招待他们。

陈嘉庚带他们前往书房,特地嘱咐任何人不要来打扰。几人坐定后,陈嘉庚关切的问:“杨舰长身体恢复的如何,本想前去探望几位,这几天因为忙于华侨总会的事情,更怕打扰杨舰长休息,所以未能成行实在抱歉。再说也应该是我前往领事馆,由唐舰长给我打个电话便可。”

说着为杨培业他们斟上红茶。

杨培业新伤未愈,说话力度和速度均不如以前,微笑下慢慢说着:“皮肉伤而已不妨事,很快就能恢复,谢谢陈先生关心。华侨总会关系到马来华侨和国内抗战大局,不能因为我受到半分耽搁。我们这次打扰主要是因为未来的汽车工业问题,就让唐舰长给你介绍下我们的想法。”

唐清峰在路上已经充分了解了杨培业的想法,所以喝口茶润下喉咙后娓娓道来:“陈先生知道我们在向英美大牌汽车厂商招标,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盈利能够解决军费所需,但并不是主要目的,我们更想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汽车工业人才。陈先生创办了多所大学并资助国内教育,可谓倾尽家产,成为华人的楷模和榜样。我们想以此契机,建立起汽车生产和研发的专门学科,让华人不仅仅只担任司机和修理工。陈先生德高望重,我们想请您来主持,一方面从南洋优秀青年中选拨人才,一方面在国内有志青年中择优录取,经过统一培训后去欧美深造。这不光是杨舰长的想法,也是海军的愿望。同英美汽车厂商谈判时,工程师培养和实习也写在了条款里,所以条件很有利。”

陈嘉庚眼前一亮,忍不住拍案叫好:“太有意义了,海军有这样的规划可谓高瞻远瞩,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更高贡献。我也代表南洋青年表示感谢海军创造如此良好条件。是啊,十几年来汽车在马来成千上万,可是我们只能去工厂当工人,学修理,更高的位置都被欧美经理垄断,国内更是连汽车零件都不能生产,我们不能一直被欧美把控。大学很有必要设立这一学科,为抗战为强国而奋斗。我经常心有不甘,为啥欧洲在作坊里都能打造一辆车出来,咱们华人却只能修修补补,今后不信造不出世界闻名的汽车。不,应该说让海军的那些车辆生产出来走遍全球。我将号召各商会进行捐款,我也会出些薄力来促成此事。”

唐清峰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信封递过去:“陈先生,我们就知道您有远大抱负,您为抗战和教育做了大量贡献,自我们靠港以来更是广受关照,所以这钱不能光由您来出。我们收到了一些厂商订金,这是五万美元支票,就当是教育基金,全权委托陈先生管理使用。今后获得专利费之后,还会进一步追加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陈嘉庚推辞一番后,见他们态度很是坚决便收下了支票:“海军的诚意我一定会转达给其他商会同仁,不知海军对选拨人才还有什么意见。”

杨培业想了想说:“首先要品学兼优,其次学成以后要回来为国家做贡献,不能迷恋海外的优厚条件。还可以聘请国外知名教授来陈先生的学院客座授课。”

陈嘉庚深以为是,叹道:“杨舰长深明大义,令我等甚为佩服,这都是必需的,也是培养青年的初衷。请海军方面放心,我们会加强青年们的教育。国内的热血青年拳拳爱国之心不用怀疑,相信能选拨出很多优秀人才。”

杨培业话题一转,低声问起:“陈先生去过延安,不知印象如何。”

陈嘉庚疑惑的看了他一眼:“这。。。。我的确去过延安,那边的军民抗日热情很高,条件虽然艰苦但精神面貌甚为可嘉,老朽也是佩服的很。不知杨舰长此问。。。。。。”

杨培业爽朗一笑:“陈先生但讲无妨,别忘了我们跟**并不尽同。我想陈先生在延安看到的与在重庆看到的不仅仅是风土人情的不同吧,应该有很多积极的一面。”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