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荣光

燕山枪骑兵

> 海天荣光 > 海天荣光目录

第51章 E47 远东盟军联合舰队(2)(1 / 2)

上一章目 录

新加坡圣安德烈大教堂洁白的塔楼上钟声飘荡在城市上空,似乎整个星洲都处于一片悲痛之中,教堂的围栏已经被鲜花包围,院里院外到处是自发前来哀悼的人群。

为了避免再次受到袭击以及空袭,英军在教堂四周布下重重警戒,不时提醒前来表达哀思的人们献上鲜花后尽快离开。

市长西恩在教堂主持仪式,哀悼总督珊顿和其他将校、平民的不幸罹难。

由于靠餐桌较近,爆炸的冲击波将两把餐叉和一把餐刀捅进了珊顿的身体,加上超压对身体的摧残,当场不治。现场共有八人因伤势过重死亡、后来在医院也有两人未能抢救过来,白思华总司令在全力抢救下总算捡回一条命,但半个身体裹满了绷带,恐怕只能在昏迷中读过圣诞节了。

英军和警察迅速侦破了案件,阮孝义没能跑的审判,他也受了轻伤昏迷,醒来时已经被拷在了病床上。屋里有两名士兵为他“保驾”,等他能说话以后就被拖了出去。

阮孝义在拷打面前一口咬定是自己一人所为,没有上级命令,没有同伙,炸药等器材很久前就已经准备好,只是选择了个合适的时间而已。英军当然不会就此蒙混过去,能出小说福尔摩斯的国家自然也不会忽视蛛丝马迹,很快就在全市进行大搜查。

幸好中日之间打的你死我活,加上目前联盟的关系,军警们对华人区还算客气,其他的侨民就没这么好脾气了,尤其是已经登记的日侨,不仅箱子底的内裤都被翻出来抖三抖,墙皮要是被怀疑有夹层当场就连房都拆。阮孝义所有接触过的人都被严加审问,一经嫌疑立即被送进牢房。

新加坡的气氛凝滞如墙,很多年轻人都被约束在家。当然,华侨总会依然忙碌,陈嘉庚只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便投入到了工作中。

政委杨培业在遇袭之前几天里经常应邀去华侨总会指导,在先进的科学领导下,华侨总会避免了很多历史上的弯路,效率大大提高,所有华侨也都更配合海军的工作。遇袭之后,大家极为关心高领事和海军杨政委、刘上校的伤势,多次派出代表前往领事馆探望,很多人甚至在家烧香祈祷他们平安。

目睹英军一步步溃退,华侨们对英军的抵抗信心越来越低,加上科伦坡那边来报平安的电报,都意识到多做准备才有出路。总督府的爆炸,也震醒了很多人,意识到英军即将群龙无首,也更依靠海军。

英国远东海军将受中国舰队指挥的消息被报社最先披露出来,华区一片欢腾,都感到这是扬眉吐气的历史一刻。若不是战时,恐怕会在街头燃放起鞭炮。看向街头印度巡警的目光也骄傲起来,好像在说你主子都要听中国人的话了,你们还嘚瑟啥劲。

与华人街区的兴奋相比,舰队上下并没有多大激动。难道指挥有一艘在船坞挨炸的战列巡洋舰和一艘打着补丁的驱逐舰就该大书特书一笔不成,那些小炮艇估计日军不用开炮,掀起来的浪就能打翻他们。

陈绍宽已经爱上了这支舰队,从他们那里他深深的感受中国海军精神的传承。对于名义上指挥中英舰队,他觉得国际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武城舰会议室中,全舰各部门长悉数到齐,与宁甬舰一起开着电视会议。

“委员长对中英之间达成这样的协议很高兴,对我们的工作也战果也极为满意,不止一次的在军委会议上夸奖。国内抗战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在南洋的胜利无疑带动国内的抗战。委员长此次来电也希望我们以后首先注意舰队安全,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舰队,我这里换句话就是保持我们的实力才是关键。不然英国人绝不会向我们低头。”陈绍宽当着众将校的面已经说得很直白。海军不像陆军,只要旗在骨干在还能拉队伍,这也是闽系海军多年不衰的原因之一。在陈绍宽看来蒋介石有拉拢之意,目前还不那么明显,但多年宦场生涯告诉他,能当委员长就从不会没有耐心和手段。

“陈司令已经说得很清楚,也多谢陈司令对舰队和官兵的爱护,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目前在南洋周边欧美的军舰实力薄弱。要想遏制日军的侵略扩张脚步,任重道远。不能满足于小小的虚荣上面,我们的飞航火箭储备不足,也不可能向欧美提供技术,只能依靠手中常规兵器去打赢每一场战斗,我相信大家一定能靠智慧和毅力战胜一切困难。”李旭东接着发言,其实大多数话都是说给**们听得,同时代的官兵们心里自然有数。

舰长们也代表官兵表态,接着围绕如何打,怎么赢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果130舰炮弹药充足,在夜间完全靠无人机指引可以轻松炮击重巡及以下战舰,现在呼伦湖舰不在编队,舰载直升机可供出击的次数也会减少。大家原来在本舰内进行过广泛研究,现在部门长们联合会议方案也更合理成熟。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