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史

袁珂

> 中国神话史 > 中国神话史目录

第61章 少数民族的神话(上)(1)(1 / 2)

上一章目 录

《山海经》中少数民族神话的遗迹

中国目前已确定为单一民族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满、朝鲜、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东乡、土、撒拉、保安、裕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俄罗斯、塔塔尔、藏、门巴、珞巴、羌、彝、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苗、布依、侗、水、仡佬、壮、瑶、仫佬,毛南、京、土家、黎、畲、高山共五十五个。他们的人口,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一亿零六百四十三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一。

在解放以前,一般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是处于低阶段的水平。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某种艺术的一定繁荣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神话就是产生于人类经济文化发展低级阶段的特殊的艺术。正像马克思在评论希腊神话时所说的:“他们的艺术对我们所产生的魅力,同它在其中生长的那个不发达的社会阶段并不矛盾。它倒是这个社会阶段的结果,并且是同它在其中产生而且只能在其中产生的那些未成熟的社会条件永远不能复返这一点分不开的。”[1]正由于如此,因而在我国各兄弟民族中,还保存着大量的神话。这些神话绝大部分是通过口头传达的,近年才由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出一小部分。从搜集整理出的这一小部分看,已可见到它们的丰富多彩,宏伟瑰丽。以前有些人认为中国没有神话,中国人缺乏神话幻想的能力,那是由于他们只看到汉民族中古文献里一点残缺零散的神话材料(有的可能连这一点也没有看到),没有注意到还有大量蕴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的神话的缘故。前面我们已把占我国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汉民族的神话,从史的角度大略予以评介了,但还并不能显示中国神话的全貌。要展示中国神话的全貌,还得将中国少数民族的神话加以介绍。这个工作是太困难了。中国少数民族有五十五个,蕴藏的神话是那样丰富,有些民族的神话至今还没有搜集整理出来,我目前手中掌握的也还只有五十三个民族的五百多篇记录文字。要详尽无遗地评介它们,还得有一部专着,我绝对无力为此。而要从史的角度予以评介,对我说来,更是望洋兴叹。现在只能就力之所及,分成一些小的专题,举出少量的例证,大略予以论述。有些少数民族,未能举到例证,有些重要的神话还可能被遗落,因为这是很难做到完善的,总之我尽量照顾全面就是了。先作申明,庶免责让。

《山海经·海经》部分所记叙的围绕在中国四周的许多国家、民族,就是古代的少数民族在神话传说里的折射的反映。他们或被赋予异形,或被赋予异禀,或者和常人相差不远,总之是把幻想的和现实的人物杂糅起来,一律信以为真而记载在经文里。因而经文里虽然记有三首国、三身国、结胸国、奇肱国、一目国、大人国、小人国、女子国、丈夫国、不死民、沃民国、巫咸国等异形或异禀的国家,但给我们的印象,凡所记叙都是朴质健康的,并没有像后世那样抱有民族歧视的偏见。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包括记述者本身在内也都处于人类的童年阶段,所以天真烂漫地把各种荒诞的传闻都当做了真实。关于这点我们在第三章第三节已略有论述,这里便不多说。

这里要说的,是流传于后世乃至近代的某些少数民族中的神话,在《山海经》的记叙中,就已经见到了一些端倪。例如《后汉书·南蛮传》所记的盘瓠神话,以及流传在近代南方少数民族如苗、瑶、畲、黎中的“神母狗父”、“盘护王”等神话,就能在《山海经》里找到一些影子: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海内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大荒北经》)

第一段“其东有犬封国”下郭璞注:“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南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于“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下又注:“黄帝之后卞明生白犬二头,自相牝牡,遂为此国,言狗国也。”郭璞后面一注所释数语就是根据第二段《大荒北经》所说。《大荒北经》的“弄明”,郭璞注:“(弄)一作卞。”就是此注所说的“卞明”。《山海经》前后二文无非都是同一神话的分化,故郭璞贯串会通解释之,且把它们归结到古代所传的盘瓠神话。郭璞的解释是正确的,观经文两处所写景象,自当是盘瓠神话的雏形。

郭氏在其所着《玄中记》一书中,对盘瓠神话又有略微不同的较详细的记叙:

狗封氏者,高辛有美女,未嫁。犬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护,三月而杀大戎,以其首来。帝以为不可训〔民〕,乃妻之女,流之会稽东南二万一千里,得海中土方三千里而封之,生男为狗,生女为美女,封为狗民国。(《古小说钩沉》辑)两段记叙虽有详略和细节的小异,梗概则大体相同。它们和古书记叙的以及近代民间口头传达的盘瓠神话最大的不同处,就是后者说盘瓠偕其妻到南方深山穷谷去安家立业,繁衍子孙后代,生活是在陆上;而前者却说“浮之会稽东南海中”,到海岛上去建立了国家,生活是在海上。归根究底说来,不过都是神话传说的传闻小异罢了。

又如像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神话,不但在汉民族中自古以来就有传述,西南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传述。而《山海经·海内经》却早已有了这样的记载:

南方……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面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郭璞于经文“名曰延维”下注:“委蛇。”委蛇是什么呢?委蛇就是《庄子·达生篇》所说的“(齐)桓公田于泽”所见的怪物。皇子告敖向桓公解释这怪物道:“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东之声,(闻)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和《山海经》所记的延维,完全相同。故郭璞以委蛇释延维。其实委蛇、延维本来就是一声之转。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说:“我们相信延维或委蛇,即伏羲女娲。”他以汉代画像中所见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交尾图像,完全同于二书所写延维或委蛇的形象来证明其说,又举了三项例证作为补充,并说苗族“近代奉伏羲女娲为傩公傩母”。我们觉得他的论断是可以成立的,《山海经》所写的南方苗民之神延维,即后世伏羲女娲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的雏形。就是苗民本身,在《山海经》里也被神话化了。《大荒北经》说:“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苗民是天帝颛顼的后裔,生有翅膀。这里并没有民族歧视的偏见。后来《神异经》本此为说,说是“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曰苗民”,则是封建文人有意的轻诋,不足为训了。

又如后世流传在各民族(包括汉民族)中有关天梯的神话,《山海经》的记叙更为丰富。大概言之,天梯可分两种,一种是以山为梯,一种是以树为梯。先说前者,《山海经》曾多处记载之: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